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相關網站」標籤的文章

新聞一則:寶寶6月大 可餵副食品

新聞來源: 寶寶6月大 可餵副食品 台大醫院提供 作者: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姜智礬 ------ 從一匙湯類開始 反應佳再增份量 營養師建議,寶寶6個月大時可開始餵副食品,從多種類、少量開始。 嬰幼兒副食品的選擇與供應時間,會影響孩子日後營養狀況及飲食習慣建立,豐富的網路資訊及婆婆媽媽們的經驗談,讓新手爸媽們手足無措。嬰幼兒副食品的選擇與供應時間,會影響孩子日後營養狀況及飲食習慣建立,豐富的網路資訊及婆婆媽媽們的經驗談,往往讓新手爸媽們手足無措。 何時開始給予固體食物? 確認寶寶能否坐在餵食座椅或嬰兒座椅上,且能抬起頭,有良好控制力。如寶寶看著大人們吃東西,表示對食物有興趣,且食物放至嘴邊時有張開嘴,即準備好被餵食。 若用湯匙餵米粥,寶寶把粥推出嘴至下巴,尚無移動食物到嘴裡並吞下能力,是正常的,建議先稀釋,日後逐漸增加濃度。 另外,當嬰兒出生後體重增加1倍(通常約在4個月)且體重約6公斤或更多時,表示可準備餵食固體食物。但每個孩子的副食品餵食情況仍要取決於寶寶發展速度。 副食品添加原則 建議在6個月大起給予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2歲或更久,且依寶寶接受程度逐漸增加副食品餵食量,採取回應式緩慢餵食,給多種類少量的嘗試,並變換食物的黏稠度及增加食物多樣性。由副食品獲得的熱量在6~8個月大時約1天200大卡,9~11月大時1天約300大卡,12~23個月大時1天約550大卡。 餵食副食品次數則建議6~8個月大時每天2~3次,9~24個月大每天3~4次,有需要時額外給小點心。需給予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且食材多樣化,含優質蛋白質與蔬果。當寶寶生病時可增餵母乳比率,餵食更多液體和寶寶喜愛的食物有助康復。 副食品餵食與製作小叮嚀 食物供應質地與種類應採漸進式飲食(湯類→泥類→軟質半固體→軟質固體),每次從一湯匙開始且選擇一種新食物,濃度應從稀釋開始給予,若反應和消化良好,下次餵食再增加份量及濃度。 試新食物時,應注意寶寶糞便及皮膚狀況,若3至5天後無不良反應,再換另種新食物,若有拒食,可停1至2周後再試或改變食物烹調。 製作固體食物時,勿添加調味料,新鮮食用最佳,室溫下不宜超過30分鐘,熱存不宜超過2小時,冷藏後食物須完全加熱才可餵食。 建議將固體食物盛裝至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使寶寶適應成人的飲食習慣。另副食品水分含量少...

新聞一則:想要寶寶聰明過人,餵母奶就對了

圖片
想要寶寶聰明過人 餵母奶就對了 2013年06月07日23:33   相信已經有不少報導都談過喝母奶的好處,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最新研究,更加佐證餵養母奶,寶寶大腦發育會更好。 布朗大學研究133名寶寶,發現只喝母奶的寶寶,到了2歲時,大腦發育明顯有區別,腦中控制的語言和情感等主要部份,發育比喝奶粉的還大3成,腦白質也明顯增多,而且喝母奶時間越長的寶寶,大腦發育就越好,特別是控制動作和協調的區域,負責指導研究的教授狄歐尼(Dr. Deoni)表示,他們也很驚訝發現,人類在這麼小的時候,腦部發育就有明顯差別,顯然 多喝母奶有益無害 。

新聞一則:高油鹽糖食物 損童智力

高油鹽糖食物 損童智力 【蔡明樺╱台北報導】 嬰幼兒飲食習慣決定腦力發展。董氏基金會昨公布最新國外研究,證實 兩歲以下嬰幼兒若吃太多巧克力、餅乾和嬰兒罐頭等,會影響腦部發育,相較於均衡飲食、喝母乳的嬰幼兒,前者長大後智力、學習力表現都較差 。醫師指出, 兩歲前是腦部發育黃金期,高油、高鹽、高糖的垃圾食物易造成血管病變,恐影響腦部發育 。 董氏引述澳洲調查近一萬四千名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飲食型態,分成生鮮蔬果、豆類與肉類自行料理、嬰兒罐頭、垃圾食物、餵食母乳五大類,八年後再追蹤其中七千零九十七人的智力測驗結果,發現嬰幼兒時期吃較多巧克力、餅乾和嬰兒罐頭者,長大後智力、學習力都不如同齡兒童。該研究去年已刊登在《歐洲流行病學雜誌》。 易血管硬化病變 董氏食品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昨說,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營養低、熱量高,吃多會胖,還會阻礙腦力發展,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國小學童的飲食調查也顯示,喜歡吃垃圾食物、少吃蔬果的學童,學習不良的發生率,比飲食均衡的學童高近五倍。 台北榮總一般兒科醫師牛道明指出, 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飲食由家長決定,且是孩子腦部發育黃金期,若吃進油炸薯條、餅乾等零食,脂肪堆積在體內易致血管硬化、病變,恐阻礙腦部營養供給;至於水果泥、馬鈴薯泥等加工嬰兒罐頭,購買前應留意包裝內容,避免嬰幼兒吃進太多人工添加物。 宜少吃加工食品 衛生署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建議, 六個月以下嬰幼兒應餵食母乳,添加副食品以生鮮蔬果、肉類為主,少吃加工食品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說,嬰幼兒成長階段應多吃蔬果、新鮮肉類和雞蛋,補充維他命 B 群、葉酸和鐵質,有助腦部發育。 「自己煮較安心」 去年生下龍寶寶的新手媽媽葉士華說,平常上班沒空準備副食品,假日又不敢一次煮太多,擔心食物不新鮮,偶爾會讓寶寶吃嬰兒罐頭,她說:「為了寶寶將來頭好壯壯,以後再累都要下廚,自己煮比較安心。」 兒童健康飲食建議事項 ★ 6 個月以下嬰兒,建議餵食母乳 ★ 2 歲以下幼兒應均衡攝食蔬果、肉類等,建議水煮料理,少吃嬰兒罐頭 ★家長應少買巧克力、洋芋片、含糖飲料等垃圾食物,勿以高油鹽糖的食物來獎賞兒童 ★建議家長以生鮮食物烹調料理給孩子吃,減少外食次數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牛道明醫師、祝年豐醫師

新聞一則:孩子在家裡總是哭鬧,該怎麼辦?

孩子在家裡總是哭鬧,該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記者莊常謙/綜合報導 若孩子在家裡哭鬧,父母該怎麼辦?對此情況,心理學家奧德麗‧瑞克博士於書中表示,最重要的回應方式,應設立並執行合理的後果。因此必須改變原有回應方式。如何用設立合理後果的方法來解決家裡哭鬧事件?要怎麼做才能讓回應奏效? 首先, 這時孩子應被忽略,不理睬他,不要跟他有對話,包括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也不要透露訊息 。這些無聲的信號,與教訓孩子、大驚小怪一樣,孩子你越是生氣,他越是會哭鬧。等於提供一個表演的舞臺,容忍他們憑藉獲取關注和控制他人找到歸屬感,哭鬧會變得而難以糾正。 大人正在教孩子的是, 哭鬧不僅不能使他達到目的,而且不能激起大人的任何回應,他無法吸引大人的注意,或藉由惹惱大人來使其讓步,並證明自己的能力 。當父母以這種方式來回應孩子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把哭鬧當作手段的他是徹底失敗了。 瑞克繼續指出,如果孩子對父母執行後果的反應很糟糕,會發生什麼事?假若孩子對自己或他人做出報復性或破壞性的事情,該怎麼辦?例如,孩子躲到大人的臥室,破壞了大人很珍貴的東西,該怎麼辦?還有更糟的,如果他把怒氣發洩到家中的寵物身上,對小狗又踢又打,不好好跟小狗玩,又該怎麼辦? 瑞克慎重呼籲,如果看到孩子有類似舉動,當然要執行進一步的後果,父母要嚴肅地對待任何有暴力傾向或破壞性的行為。同時,如果有必要的話,你要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這是你的孩子所需要的。如果因為你的粗心,沒有覺察到孩子做出了比哭鬧更為嚴重的舉動,或者僅僅找藉口說「這只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你是在傷害你的孩子和整個家庭。

新聞一則:爸媽不挑嘴,孩子不拒蔬果

爸媽不挑嘴,孩子不拒蔬果 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2月24日 上午12:12 英國研究指出,幼童與家人一起吃蔬菜水果,能養成吃蔬果的好習慣。研究建,幼童每日攝取5蔬果量約400公克。刊登於「流行病學與健康研究」期刊的研究發現, 幼童1周僅與父母吃飯1、2次,都能改變飲食習慣,孩子是看著父母的習慣長大的 。 研究人員將每位兒童1天中所吃食物詳細刊載,並詢問家長是否有與孩子一同吃蔬菜水果,或是否有準備蔬果給孩子;調查中發現,每晚一起吃飯的家庭,兒童食用蔬果的份量,都是標準的5份,有時候會一起吃飯的家庭,兒童蔬果進食量則為四點六份,而從未一起吃飯的家庭,兒童蔬果進食量僅3.3份,研究人員表示,幼童當看到父母吃蔬果,或者準備蔬果時,都會提高幼童的蔬果攝取量,能證明家庭才是幼童飲食習慣,最重要的因素。 利茲大學珍妮特博士表示, 父母與親人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幼童飲食習慣的養成,而推動健康飲食最重要關鍵,就是讓全家一起吃飯 。相關專家也表示,即便1周只有1次一起吃飯的機會,也能讓幼童飲食更健康,校園裡費盡心力讓兒童多攝取蔬果,但是家長才是孩童最重要的影響關鍵,小孩會模仿父母的飲食模式,延伸成自己的喜好。 英國飲食協會表示, 飲食習慣一旦養成,就非常難以改變,並且家人在同一張桌子吃飯 ,不能只是盲目只是吃飯,而是家長必須注意,小孩正在模仿家長些什麼,例如吃了些什麼、如何正確飲食,這些能夠幫助小孩塑造將來所養成的習慣,且小孩越早有良好的飲食實踐,更能夠在成人時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新聞一則:多玩多接觸 寶寶頭好壯壯

多玩多接觸 寶寶頭好壯壯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9日 上午12:12 多吃DHA魚油寶寶會頭好壯壯。這是每位孕婦知道的常識,但是醫生也提醒魚油吃多了,當心罹患心血管疾病,不如讓寶寶多玩多看。 許多孕婦都有補充DHA魚油的習慣,事實上DHA魚油含有促進腦部細胞發育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未出生的寶寶而言具有促進腦部成長的效果,如果是出生未滿月的寶寶,魚油對視覺細胞也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但補充魚油千萬不要過猶不及,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永綺就提醒,魚油吃多了可能會對孕婦心血管造成影響。 陳永綺醫師說,因為深海魚油還有腦細胞發育的基礎脂肪酸,適度補充是好的,但「應該從日常飲食攝取」。 兩歲以前是腦部發育最快的時期。兩歲以前大腦就已發育七成,到了七歲甚至高達九成。 陳永綺醫師建議,孕婦每日可吃兩百克的魚,幫助胎兒腦部發育, 已出生的寶寶則可經由母乳中獲得不飽和脂肪酸,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則可多吃鮪魚或鮭魚 。 但千萬別以為每天吃魚,寶寶就會越來越聰明。陳永綺醫師就坦承,寶寶未來是否聰明,遺傳基因還是主要因素。而且大腦運作也需要醣類與蛋白質,所以 均衡飲食才是關鍵 。 希望寶寶聰明的爸爸媽媽們,除了注意寶寶的均衡飲食外,多「玩」也是重要的。陳永綺醫師表示,腦細胞要發展「刺激」是很重要的因素,兩歲以前大腦發育黃金期,父母可以透過讓寶寶多接觸新事物,來促進腦細胞發展。讓寶寶 多聽、多看、多聞、多接觸 ,自然能刺激腦細胞發展。

新聞一則:與嬰兒同睡或分開睡?

常有人討論這個話題,當然每個小孩不同,是依定要視情況而定。只是我自己看到或是找到比較多的論證是同睡比較好。我自己經驗也是這麼覺得。不過僅是個人觀點,提供參考。小孩的事情,照顧上一向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育兒百科﹕與大人同房 嬰兒更安心(0-1歲) 【明報專訊】 問: 女兒剛滿月,為了讓她有個安寧的睡眠環境,我們安排她自己睡在獨立房,惟她似乎非常心急,每當肚餓、大小便就大喊大叫,經常嚎哭。我一聽到哭聲,就會立即滿足她的需要,但她仍是大叫,聲線已經沙啞了不少,會否令喉嚨生繭?如何令她安靜下來,耐心等待呢? 答: 爸媽安排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當然有助提高孩子的睡眠質素。不過,所謂安靜環境,並不代表絕對安靜,甚至一點聲音也沒有;減少干擾,或不會突然出現嘈雜聲響,不會把孩子嚇壞,就算合格了。 對新生至6個月、無自主能力的嬰兒來說,必須要生活在一個方便大人觀察及照顧的地方,而非被動地待她以哭啼來通知爸媽和照顧者。再者,若當她睜開眼睛,即能看見大人在附近活動;稍稍發出聲音,便已看見大人前來,這些都有助及時安撫孩子、鎮靜情緒,減少焦慮。她時刻感受到照顧者的氣息與陪伴,自然能建立起安全感和信心。因此較理想的安排,是在大人牀附近設小牀給初生寶寶,直到她熟絡環境後,才開始分房。寶寶過度用聲,如大聲哭泣叫喊,又或要在嘈雜環境下爭取大人注意,的確會引致聲沙,但只要合理地改變配合,就能減省無謂哭鬧,聲線很快就會改善。 記錄孩子作息時間表 再想提醒爸媽,要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就要多了解她的喜好及作息時間,最好耐心記錄每次肚餓、大小便隔多久、睡多久等,方便提供需要外,也易於建立規矩化的生理時鐘,例如白天跟她多活動,睡短一點;晚上爸媽預備足,少擾攘,容易製造入睡氣氛,有利建立她良好的作息習慣,大人小孩也容易適應新生活。 資料提供:荃灣港安醫院產科部高級護理經理陳章瓏

小金虎的功勞

圖片
網站成立到現在,從我懷孕開始到小金虎1歲9個月,將近2年半。這是網站的廣告收益,給小金虎賺的奶粉尿布錢。 怎麼說是小金虎的功勞?因為沒有懷小金虎就不會有這個網站,當然也是我字字句句打出來的文章累積。領到錢的時候,感覺蠻好!

文章一則:對孩子說人話

對孩子說人話 2012-02-14 08:40 去年暑假,一個朋友把自己 13 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懷冰家中,說是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懷冰照顧一下。懷冰由此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懷冰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託我照顧你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 13 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沒時間的話你在弄清楚路線和車程以後,可以自己去。總之,你要盡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獨立起來。因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 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而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的爸爸的朋友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些觸動的。因為在北京的家裡,他的一切一直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最後,當懷冰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聽明白了。」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已經 13 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這類事情。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了!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他的爸爸媽媽對懷冰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間長大了?」 無獨有偶,前不久,我的一個女友帶著她 8 歲的兒子到我這裡來玩。看到我在用 iPhone 打電話,小男孩說:「霜姨,我媽媽說了,只要我的架子鼓考過 7 級,她就給我買一個這樣的 iPhone 。」我說:「這事我不同意。」他說:「怎麼了?」我說:「你一個 8 歲的小孩兒,有擁有手機的必要嗎?再說了, 你考過 7 級,完全是應該的,因為你這樣的年紀,每天的責任之一就是學習,要什麼獎勵!因為考過了一個普通的 7 級,就獅子大開口跟媽...

新聞一則:懷孕別抽菸,維持正常體重

吸菸懷孕媽媽 寶寶罹患心臟病率高 作者: 林宜靜 | 台灣醒報 2012 年 2 月 8 日 下午 12:42 為即將出生寶寶健康,懷孕的婦女請不要抽菸。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母親若在 懷孕期間抽菸,會增加胎兒體內壞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並增加嬰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風險,比不抽菸的婦女所產下的小孩高出一倍 。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一生下來就患有心臟病,主要是胚胎發育當中所產生的缺陷。先天性心臟病發生原因目前還是認為多重因素,如母體感染、藥物、使用放射線照射…等,但孕婦在懷孕期間的生活作息,也會影響嬰兒的健康,特別是懷孕期間抽菸。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科學家以 797 名流產胎兒和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作為研究,發現到有近一半( 322 名)胎兒的染色體異常。 科學家進一步分析,發現產下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母親,絕大多數是在懷孕時抽菸、或是有體重超重的現象。特別是有抽菸習慣的懷孕婦女所產下的嬰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比不抽菸的懷孕婦女所產下的小孩多一倍 率領研究團隊的 巴克 博士指出,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和肥胖、吸菸有重大的關連,吸菸產生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增加胎兒體內壞膽固醇,降低好的膽固醇,並提高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巴克強調,嬰兒的健康,父母需負大部分的責任。為了寶寶的健康,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要嚴格克制自己的菸癮,並維持正常體重 。

2011年部落格統計

2011年部落格統計資訊: 網頁標題搜尋排行榜 關鍵字搜尋排行榜 影片排行榜

最喜歡主題調查

圖片
感謝支持,雖然投票者不多,但還是很謝謝給我意見與建議的大家。 投票者:6 (母體不大~ ^^!) 懷孕與育兒經驗:5 (83%) 小金虎照片影片:3 (50%) 產品的使用分享:1 (16%) 育兒相關的新聞:0 (00%)

新聞一則:產後憂鬱預兆

8 症狀中 1 妳可能產後憂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2011 年 12 月 28 日 上午 2:19 孕婦出現產後憂鬱症,其實有跡可循。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庭綱表示,如果孕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加以支持,不管是家庭、朋友、工作夥伴,都可以幫助孕婦減輕或預防憂鬱症的效果,但如果要早期發現,原則上,只要有八個症狀中出現其中一個,就代表可能有初期的產後憂鬱症。 張庭綱 醫師指出,瞭解自我情緒方面的變化,有助於早期發現產後憂鬱症。第一個症狀,就是 產後情緒低落 ,這種情況沒有在兩個禮拜內緩解;第二,就是 憂鬱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第三,就是 家事或工作能力都有明顯下降 的情形;第四,患者 沒辦法照顧自己或小孩 。 張庭綱 醫師進一步指出,第五, 孕婦產後,在幾個月之後出現憂鬱的症狀 ;第六,患者 很想要脫離現實,或是有不合理的想法,或是出現幻覺 的情形;第七,患者 有意念想傷害自己或嬰兒 ;第八,當患者 感受到失去控制或擔心自己會傷害嬰兒 時,千萬不要害怕,建議應立即尋求外界的協助。

新聞一則:哺乳、帶小孩觀念更新

哺乳、帶小孩觀念更新 新手媽媽需要學的新方法  (2011-11-07 14:35) 台灣母乳協會昨天在台北舉辦「哺乳新觀念」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知名泌乳顧問魏辛格( Diane Wiessinger )演說,她表示,當嬰兒離開母親後,嬰兒安靜睡眠時間會更短,心率和呼吸更不規則,體溫控制變差,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變高, 這時候最安全的睡眠方式,是與一位不吸菸且未酒醉的母親同床共眠 ,盡量親密接處,而非我們一般人所說,嬰兒睡嬰兒床最安全等。 另外國際泌乳專家魏辛格也教導新手媽媽,別再照著「奶粉罐沖泡方法」觀念來餵寶寶, 餵母乳沒有完美時間表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母乳哺育網站表示,母乳的消化吸收較配方奶好且快,頭一、兩個月,寶寶每二到三小時就吃一次,甚至有時一到兩個小時就吃一次(尤其在晚上),都是很正常的。對於愛睡的寶寶,則需要每 2-3 小時主動鼓勵寶寶起來喝奶 魏辛格也引用國外最新研究,鼓勵媽媽 在前幾個月,多採用讓嬰兒趴睡在媽媽懷中,母嬰同床 ,寶寶醒來的次數減少、熟睡時間較長、餵奶次數也減少,不只增加母乳量,對母嬰都更健康,發生嬰兒猝死的機率,也遠比母親吸菸、二手菸、喝酒、用藥或寶寶趴睡、使用配方奶、本身健康不佳等較小。

網頁瀏覽人次破10萬!

圖片
本部落格是從我懷孕驗到兩條線的時候成立(時間約為2009年11月16日),但是是從2010年六月開始計算網頁瀏覽人次。迄今2011年10月24日,網頁瀏覽人次終於破10萬囉! 感謝大家的支持,相信會來瀏覽網頁的,應該都是新手媽媽居多吧。如果您也願意,歡迎留言與交流喔,我非常樂意分享我的經驗,也很願意虛心接受大家的建議與育兒觀念喔。 2011年10月24日 下午02:34:28 網頁瀏覽人次 100,000 本部落格最多人瀏覽的網頁前三篇: 媽媽奶粉比較-桂格 / 美強生 / 安滿 / 明治 孕期惱人的感冒 - 咳嗽 我的剖腹產日記Day1 - 入院準備剖腹產 本部落格最多人搜尋的關鍵字前三個: 媽媽奶粉比較 安滿媽媽奶粉 媽媽奶粉

新聞一則:娃滿2歲再斷奶 可降慢性病風險

蘋果日報 健康新聞 2011 年 10 月 21 日 娃滿2歲再斷奶 可降慢性病風險 Q :女兒快滿 6 個月,該如何準備副食品,約多大可斷奶? A :「寶寶滿 6 個月,母乳便不營養」是錯誤觀念,母乳仍營養,只是佔飲食比重下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喝母奶到 2 歲。母乳富含對抗感染的抗體,並可抗發炎,降低日後慢性病風險。持續哺乳也降低媽媽乳癌與卵巢癌風險。隨寶寶攝取副食品種類與量的增加,奶量會逐漸減少。 副食選當季食材 寶寶透過副食品,攝取多樣營養食物,練習咀嚼與手眼協調。副食品應選擇當季、新鮮食材,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濃稠度勿太稀,也無須先喝果汁,可直接吃果泥,另與其食用大骨湯,不如吃絞肉。為確保足夠鐵質,可吃絞碎紅肉與內臟。為免過敏, 1 歲前避免柑橘類、堅果、有殼海鮮與蛋白。 諮詢專家: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 採訪整理:記者甯瑋瑜

新聞一則:呵護寶寶 醫師說仰睡最好

路透社 – 2011年10月19日 下午4:50 呵護寶寶 醫師:仰睡最好 (路透波士頓18日電)美國小兒科醫師今天公布的嬰兒安全睡眠指南,將小寶寶和父母同房,且讓嬰兒仰睡在硬床墊上列入建議。 有6萬名小兒科醫師加入的「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先前在1992年表示,嬰兒不應該趴著睡,以避免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 這學會於波士頓全國大會公布的新報告中,更建議小寶寶採正面仰睡,且特別指出側睡並不安全。 在過去幾年嬰兒因為睡眠而死亡病例增加後,學會提供18項建議,協助指導照顧幼兒的父母及照護人員等。 報告指出,增加的建議涵蓋範圍廣大,著重於建立安全睡眠環境,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窒息、悶死等風險。 另外根據這份指導方針,嬰兒應該睡眠的時間不應常常讓他們留在汽車安全座椅、學步車等坐椅設備上,也不應睡在恐有窒息危險的床上。 1歲以下的嬰兒適用這些建議,也強調懷孕婦女產前日常照護的重要性,並鼓勵提供婦女幼兒無菸環境。中央社(翻譯)

宇廷:雨停了,就可以看見彩虹

今天病假在家,下午癱在沙發上,手指轉動著電視頻道。一霎時瞥見一段影片,是一個幾個月大嬰兒,臉上插了好多管子,並有字幕打上「4月19日宇廷離開的時候,臉上有淡淡的笑容」,瞬間我就潰堤了,於是我靜靜等著接下來的節目訪談。印象中這是前陣子的報導,但一直沒有時間多多深入了解,以下只是簡單發抒我自己的感受... 從知道到接受,從茫然到歇斯底里,從不捨到陪伴,從放棄同意書中不斷掙扎,直到最後讓宇廷帶著微笑離開。整段訪問都是我自己止不住的淚水,跟無限的不捨。 非常難想像發現在我身上,如何接受?很難以認同這麼愛小孩的爸媽,上帝卻給了這麼大的磨難;然而卻有無數的父母從不珍惜自己的小孩,虐兒事件屢屢成為社會事件。 340天的日子,宇廷從未回過家,爸爸媽媽天天抓準會客時間往新生兒加護病房跑,在工作、家庭、醫院三頭奔波,宇廷也曾學會了翻身、坐立,直到11個月大結束生命。聽著宇廷的爸媽述說,眼淚沒有停過,句句都是對宇廷的思念。感謝上帝為宇廷選擇了這麼棒這麼愛他的爸媽,讓他在短暫的11個生命中,除了爸媽陪伴他面對生理上的病痛,其餘的都是溫馨、快樂與愛!即便傷心難過,翻越過灰暗的樂章,接下來定是晴朗璀璨。我也相信對於宇廷爸媽來說,宇廷11個月的生命,是他們人生中最美麗的樂章。 這是宇廷的爸爸為他作的部落格: 宇廷...雨就快停了 這是相關新聞與討論區: Baby Home 這是讓人不捨的影片:

新聞一則:脂肪酸有益心智發育

配方奶或母乳中的脂肪酸有益心智發育 (2011-09-26 06:14) 之前未曾有研究探討特殊配方奶對孩童 10 歲時的影響,一篇小型研究隨機指定 107 名嬰兒接受特殊配方奶或一般配方奶,結果發現,給予早產女嬰一種含有某些脂肪酸的配方奶,有助於在 10 歲時有較好的閱讀和拼音技能。此外,對於僅餵配方奶而未喝母奶的嬰兒,接受特殊配方奶者在 10 歲時,心智能力方面的某些檢測結果也比較好。不過,整體或單就男孩來說,給予早產兒含有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之特殊配方奶,並未發現任何長期的認知助益,至於特殊配方奶對腦部幫助的結果則互異。    目前許多嬰兒配方奶含有 DHA 和 ARA 等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這類脂肪酸含於母乳內,傳統的嬰兒配方奶內則沒有 ;這些脂肪酸對於週歲前的腦部白質發育相當重要。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懷孕與產前小組醫療主任 Tonse Raju 醫師表示,但是特殊配方奶對於腦部發育的幫助則尚無定論; Raju 醫師並未參與最新的這篇研究。    倫敦大學院兒童健康研究中心神經生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家 Elizabeth Isaacs 博士表示,無疑的,現有的文獻指出,對於早產嬰兒的效果優於對足月嬰兒的效果;不過,更多研究發現, 相較於沒喝母乳者,完全喝母乳的嬰兒有較高的 IQ 。    另一篇導論認為,母乳中的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關鍵。西班牙的這篇研究追蹤了孕婦到其嬰兒 14 個月大時。研究蒐集了會影響嬰兒心智發育之諸多因素的資料,包括母親的智商、教育、社會階層與孩童之間的依附程度。    但是科學家發現,小孩喝母乳多久 ( 大部分與社會心理因素無關 ) ,與 14 個月大時的心智發育有關。研究人員也測量了新手媽媽初乳中的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量;初乳是產後幾天內分泌出的母乳, 初乳中這些脂肪酸的量越高,與多喝母乳嬰兒之心智發育的助益有關 。    Raju 醫師表示,雖然無法隨機指定嬰兒喝純母乳或配方奶,西班牙研究者可能忽略了其他一些可以區分是否餵純母乳的特徵。約有四分之三的新手媽媽產後出院時哺餵母乳,通常,返回職場會導致停止餵母乳,而純母乳對母親本身也是有幫助的。    Isaacs 博士表示,就算母乳與心智發育無關,關鍵因素也可能不是脂肪酸,或許是配方奶中未含對於神經系統相當重要的膽固醇...

新聞一則: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的飲食概念

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的飲食概念 天下雜誌    更新日期 :2011/09/16 15:08 文/陳珮雯 不過是吃頓飯,有什麼困難?偏偏家有學前兒的爸媽,餐餐都得耗盡心力。輕忽嬰幼兒的飲食,過敏體質可能跟著孩子一輩子。飲食習慣一旦走偏了,孩子極可能很難享受飲食的愉悅。 飲食的兩大關鍵影響專家認為,學前階段的飲食營養,扮演兩個關鍵性角色: 一、六歲前的味覺教育,奠定終生適用的飲食好習慣十多年的營養門診經驗,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觀察,寶寶的第一口食物,對日後的飲食喜好有不小的影響。當寶寶的第一口蘋果泥是酸酸的,孩子對蘋果的判斷就是「不好吃的食物」。因此,為了讓孩子擁有美好的「早期飲食經驗」,周怡宏建議爸媽,從孩子的第一口副食品開始,就要有「神農嚐百草」的精神,確保放進寶寶嘴裡的食物是美味的。 「好吃的食物不代表要添加許多調味料,」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說,六歲前可視為幼兒的味覺養成期,爸媽所提供的食材、烹調過程,都深深影響孩子日後的飲食口味。在塑化劑風暴後,天然的「真食物」成為王道。因此,不經加工的原型食材、不過度調味的食物,才能養成寶寶終生的健康飲食態度。不只是正餐,在食品添加物過盛的現代,連寶寶零食都要慎選。副食品達人小雨麻說,在自製米餅之後才發現,米餅放久很容易軟掉,也不易製作出鬆脆的口感,但為什麼市售米餅吃起來這麼鬆脆,放久了,也不容易軟?其中可能隱含食品添加物的風險。 二、部分過敏體質,八歲前有機會改善擔心孩子過敏,這個不敢吃,那個不能吃。過度保護,過敏的孩子對食物反而缺乏耐受性,恐怕一輩子都很難擺脫過敏體質。「過敏的原因非常多元,也有可能環境大於食物,」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說。為防止寶寶過敏,嚴格限制孩子吃奶、蛋等所謂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其實不利寶寶的成長發育。 因為奶、蛋等食物,擁有發育所需的蛋白質、鈣質、維他命 B 群……等重要營養素,就算攝取替代食物,其營養吸收率及與其他營養素交互作用的能力也未能完美搭配。 營養的正確觀念是「重均衝不重量」,不用吃多,但什麼都要吃。針對容易誘發過敏的奶、蛋,書田診所小兒科主 任 醫師陳永綺表示,歐美最近的研究發現,八歲前讓幼兒漸進的少量嘗試,八八%的孩子八歲後對奶、蛋會產生食物耐受性,一○%的孩子會對蝦子產生耐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