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育兒資訊」標籤的文章

帶小猴仔塗氟

因為有認識的牙醫生,超級推薦一位在中壢晶華牙科的兒童牙醫,劉玠旻。 這天來到診所,小金虎先看,醫生看一看說沒什大問題,但有點結石,就稍微清了一下,很快就好了。重點是,醫生發現小金虎上嘴唇很軟,沒有太大的力氣,建議他要多吃硬一點的東西,練習咀嚼,也有助於未來臉型發展,也叫他練習雙唇緊閉,再發出"啵"的聲音,一天練習個十來回,也有助於上嘴唇的力氣生成。 輪到小猴仔,這可是他頭次來到牙醫診所,有個性的她,先哭再說。後來躺上椅子,醫生也真的蠻厲害的,還會折氣球,十八般武藝,沒一會功夫就塗好了。 經過這次看診,過去真的沒有遇到對小孩這麼有一套的醫生,簡直是大推啊! 2018.08.24更新 劉醫生已經到晶悅牙醫囉,不過晶華跟晶悅都是一樣的,是分所。

新聞一則:寶寶6月大 可餵副食品

新聞來源: 寶寶6月大 可餵副食品 台大醫院提供 作者: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姜智礬 ------ 從一匙湯類開始 反應佳再增份量 營養師建議,寶寶6個月大時可開始餵副食品,從多種類、少量開始。 嬰幼兒副食品的選擇與供應時間,會影響孩子日後營養狀況及飲食習慣建立,豐富的網路資訊及婆婆媽媽們的經驗談,讓新手爸媽們手足無措。嬰幼兒副食品的選擇與供應時間,會影響孩子日後營養狀況及飲食習慣建立,豐富的網路資訊及婆婆媽媽們的經驗談,往往讓新手爸媽們手足無措。 何時開始給予固體食物? 確認寶寶能否坐在餵食座椅或嬰兒座椅上,且能抬起頭,有良好控制力。如寶寶看著大人們吃東西,表示對食物有興趣,且食物放至嘴邊時有張開嘴,即準備好被餵食。 若用湯匙餵米粥,寶寶把粥推出嘴至下巴,尚無移動食物到嘴裡並吞下能力,是正常的,建議先稀釋,日後逐漸增加濃度。 另外,當嬰兒出生後體重增加1倍(通常約在4個月)且體重約6公斤或更多時,表示可準備餵食固體食物。但每個孩子的副食品餵食情況仍要取決於寶寶發展速度。 副食品添加原則 建議在6個月大起給予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2歲或更久,且依寶寶接受程度逐漸增加副食品餵食量,採取回應式緩慢餵食,給多種類少量的嘗試,並變換食物的黏稠度及增加食物多樣性。由副食品獲得的熱量在6~8個月大時約1天200大卡,9~11月大時1天約300大卡,12~23個月大時1天約550大卡。 餵食副食品次數則建議6~8個月大時每天2~3次,9~24個月大每天3~4次,有需要時額外給小點心。需給予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且食材多樣化,含優質蛋白質與蔬果。當寶寶生病時可增餵母乳比率,餵食更多液體和寶寶喜愛的食物有助康復。 副食品餵食與製作小叮嚀 食物供應質地與種類應採漸進式飲食(湯類→泥類→軟質半固體→軟質固體),每次從一湯匙開始且選擇一種新食物,濃度應從稀釋開始給予,若反應和消化良好,下次餵食再增加份量及濃度。 試新食物時,應注意寶寶糞便及皮膚狀況,若3至5天後無不良反應,再換另種新食物,若有拒食,可停1至2周後再試或改變食物烹調。 製作固體食物時,勿添加調味料,新鮮食用最佳,室溫下不宜超過30分鐘,熱存不宜超過2小時,冷藏後食物須完全加熱才可餵食。 建議將固體食物盛裝至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使寶寶適應成人的飲食習慣。另副食品水分含量少...

生產補助紀錄

圖片
生小猴仔福利比小金虎當時好很多,多了許多津貼,紀錄如下: 9月1日 :剖腹生產 育兒津貼 :生育補助3萬、育兒津貼3000/月至小孩滿三歲、勞保生育2個月薪水 9月2日 : 報戶口 ─ 老爺上午帶著 (1)醫院給的出生證明、(2)我們的戶名名簿、(3)我跟老爺的印章、(4)我們雙方身份證、(5)我的郵局帳戶存摺影本,就到戶政事務所報戶口囉。但我忘記在出生證明上在從父姓或從母姓的同意欄位簽名,所以當時戶政事務所還電話中跟我確認。 生育補助 ─ (桃園縣補助每胎3萬元,一個半月後入帳) 在報戶口的同時就可以申請生育補助,所以存摺影本就在這時給了承辦人。入帳時間: 105/10/14 ,中壢戶政,30,000元 育兒津貼  ─ (桃園市每個月領3000,直到小孩滿3歲,2個月後入帳) 也是在報戶口的同時就可以申請育兒津貼,所以存摺影本也是在這時給了承辦人。等於此時就完成的育兒津貼申請,入帳時間是: 105/10/30 ,育兒補助,3,000元。這筆費用是補助前一個月的津貼,所以十月領到的是九月的津貼,也就是108年十月我會領到最後一筆。 ↑申請育兒津貼收執聯 ↑育兒津貼通知單 9月8日 : 勞保生育 ─ (生產前六個月內的薪資*2,也就是兩個月薪水,12天後入帳) 用自然人憑證就可以線上申請,我是在9/8上網申請的,只要填寫資料跟入帳等資料就可以了,申請完系統顯示如下畫面。入帳時間是: 105/09/20 ,勞保生育,xxxxx元。 ↑用自然人憑證申請勞保給付 保險理賠 9月9日 : 剖腹產保險理賠 :(我出院支付產科45670元,保險理賠收到76420元,2天後入帳) 我是保三商美邦,當時備妥 (1)診斷證明、(2)收據、(3)明細項目,寄出給保險員,我是週五寄出,隔週一收到,入帳時間9月14日,76420元。但這次我自費住大套單人房,再加上使用 (1)玻尿酸防沾黏片,防止因剖腹沾黏,價格15000元、(2)傷口護理生長因子,價格3500元、(3)防水敷料,價格3500、(4)有效預防產後大出血的新型用藥Carbetocin,巧特欣注射劑價格2000元。我知道的是(1)(2)項確定保險有理賠。(當然出院所支付兒科4714元是沒有理賠的喔) ↑出院收據 ↑費用明...

新聞一則:想要寶寶聰明過人,餵母奶就對了

圖片
想要寶寶聰明過人 餵母奶就對了 2013年06月07日23:33   相信已經有不少報導都談過喝母奶的好處,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最新研究,更加佐證餵養母奶,寶寶大腦發育會更好。 布朗大學研究133名寶寶,發現只喝母奶的寶寶,到了2歲時,大腦發育明顯有區別,腦中控制的語言和情感等主要部份,發育比喝奶粉的還大3成,腦白質也明顯增多,而且喝母奶時間越長的寶寶,大腦發育就越好,特別是控制動作和協調的區域,負責指導研究的教授狄歐尼(Dr. Deoni)表示,他們也很驚訝發現,人類在這麼小的時候,腦部發育就有明顯差別,顯然 多喝母奶有益無害 。

新聞一則:高油鹽糖食物 損童智力

高油鹽糖食物 損童智力 【蔡明樺╱台北報導】 嬰幼兒飲食習慣決定腦力發展。董氏基金會昨公布最新國外研究,證實 兩歲以下嬰幼兒若吃太多巧克力、餅乾和嬰兒罐頭等,會影響腦部發育,相較於均衡飲食、喝母乳的嬰幼兒,前者長大後智力、學習力表現都較差 。醫師指出, 兩歲前是腦部發育黃金期,高油、高鹽、高糖的垃圾食物易造成血管病變,恐影響腦部發育 。 董氏引述澳洲調查近一萬四千名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飲食型態,分成生鮮蔬果、豆類與肉類自行料理、嬰兒罐頭、垃圾食物、餵食母乳五大類,八年後再追蹤其中七千零九十七人的智力測驗結果,發現嬰幼兒時期吃較多巧克力、餅乾和嬰兒罐頭者,長大後智力、學習力都不如同齡兒童。該研究去年已刊登在《歐洲流行病學雜誌》。 易血管硬化病變 董氏食品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昨說,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營養低、熱量高,吃多會胖,還會阻礙腦力發展,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國小學童的飲食調查也顯示,喜歡吃垃圾食物、少吃蔬果的學童,學習不良的發生率,比飲食均衡的學童高近五倍。 台北榮總一般兒科醫師牛道明指出, 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飲食由家長決定,且是孩子腦部發育黃金期,若吃進油炸薯條、餅乾等零食,脂肪堆積在體內易致血管硬化、病變,恐阻礙腦部營養供給;至於水果泥、馬鈴薯泥等加工嬰兒罐頭,購買前應留意包裝內容,避免嬰幼兒吃進太多人工添加物。 宜少吃加工食品 衛生署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建議, 六個月以下嬰幼兒應餵食母乳,添加副食品以生鮮蔬果、肉類為主,少吃加工食品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說,嬰幼兒成長階段應多吃蔬果、新鮮肉類和雞蛋,補充維他命 B 群、葉酸和鐵質,有助腦部發育。 「自己煮較安心」 去年生下龍寶寶的新手媽媽葉士華說,平常上班沒空準備副食品,假日又不敢一次煮太多,擔心食物不新鮮,偶爾會讓寶寶吃嬰兒罐頭,她說:「為了寶寶將來頭好壯壯,以後再累都要下廚,自己煮比較安心。」 兒童健康飲食建議事項 ★ 6 個月以下嬰兒,建議餵食母乳 ★ 2 歲以下幼兒應均衡攝食蔬果、肉類等,建議水煮料理,少吃嬰兒罐頭 ★家長應少買巧克力、洋芋片、含糖飲料等垃圾食物,勿以高油鹽糖的食物來獎賞兒童 ★建議家長以生鮮食物烹調料理給孩子吃,減少外食次數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牛道明醫師、祝年豐醫師

新聞一則:孩子在家裡總是哭鬧,該怎麼辦?

孩子在家裡總是哭鬧,該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記者莊常謙/綜合報導 若孩子在家裡哭鬧,父母該怎麼辦?對此情況,心理學家奧德麗‧瑞克博士於書中表示,最重要的回應方式,應設立並執行合理的後果。因此必須改變原有回應方式。如何用設立合理後果的方法來解決家裡哭鬧事件?要怎麼做才能讓回應奏效? 首先, 這時孩子應被忽略,不理睬他,不要跟他有對話,包括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也不要透露訊息 。這些無聲的信號,與教訓孩子、大驚小怪一樣,孩子你越是生氣,他越是會哭鬧。等於提供一個表演的舞臺,容忍他們憑藉獲取關注和控制他人找到歸屬感,哭鬧會變得而難以糾正。 大人正在教孩子的是, 哭鬧不僅不能使他達到目的,而且不能激起大人的任何回應,他無法吸引大人的注意,或藉由惹惱大人來使其讓步,並證明自己的能力 。當父母以這種方式來回應孩子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把哭鬧當作手段的他是徹底失敗了。 瑞克繼續指出,如果孩子對父母執行後果的反應很糟糕,會發生什麼事?假若孩子對自己或他人做出報復性或破壞性的事情,該怎麼辦?例如,孩子躲到大人的臥室,破壞了大人很珍貴的東西,該怎麼辦?還有更糟的,如果他把怒氣發洩到家中的寵物身上,對小狗又踢又打,不好好跟小狗玩,又該怎麼辦? 瑞克慎重呼籲,如果看到孩子有類似舉動,當然要執行進一步的後果,父母要嚴肅地對待任何有暴力傾向或破壞性的行為。同時,如果有必要的話,你要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這是你的孩子所需要的。如果因為你的粗心,沒有覺察到孩子做出了比哭鬧更為嚴重的舉動,或者僅僅找藉口說「這只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你是在傷害你的孩子和整個家庭。

新聞一則:爸媽不挑嘴,孩子不拒蔬果

爸媽不挑嘴,孩子不拒蔬果 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2月24日 上午12:12 英國研究指出,幼童與家人一起吃蔬菜水果,能養成吃蔬果的好習慣。研究建,幼童每日攝取5蔬果量約400公克。刊登於「流行病學與健康研究」期刊的研究發現, 幼童1周僅與父母吃飯1、2次,都能改變飲食習慣,孩子是看著父母的習慣長大的 。 研究人員將每位兒童1天中所吃食物詳細刊載,並詢問家長是否有與孩子一同吃蔬菜水果,或是否有準備蔬果給孩子;調查中發現,每晚一起吃飯的家庭,兒童食用蔬果的份量,都是標準的5份,有時候會一起吃飯的家庭,兒童蔬果進食量則為四點六份,而從未一起吃飯的家庭,兒童蔬果進食量僅3.3份,研究人員表示,幼童當看到父母吃蔬果,或者準備蔬果時,都會提高幼童的蔬果攝取量,能證明家庭才是幼童飲食習慣,最重要的因素。 利茲大學珍妮特博士表示, 父母與親人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幼童飲食習慣的養成,而推動健康飲食最重要關鍵,就是讓全家一起吃飯 。相關專家也表示,即便1周只有1次一起吃飯的機會,也能讓幼童飲食更健康,校園裡費盡心力讓兒童多攝取蔬果,但是家長才是孩童最重要的影響關鍵,小孩會模仿父母的飲食模式,延伸成自己的喜好。 英國飲食協會表示, 飲食習慣一旦養成,就非常難以改變,並且家人在同一張桌子吃飯 ,不能只是盲目只是吃飯,而是家長必須注意,小孩正在模仿家長些什麼,例如吃了些什麼、如何正確飲食,這些能夠幫助小孩塑造將來所養成的習慣,且小孩越早有良好的飲食實踐,更能夠在成人時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第二次塗氟記

繼上次 第一次塗氟 ,是小金虎1歲半整,最近太忙,一直拖到已經2歲半才又去塗一次氟。 因為考慮距離,考慮便利性,就選擇網路上有媽媽推薦的中壢「典範牙醫」,好在有特約停車場,且停車費全額補助,預約兒童牙醫朱瑾萍醫師。剛去的時候有看到幾個小朋友在哭,小金虎好像顯得有點不安。不過這一陣子每天晚上幫他刷牙的時候,就一直跟他說要去看牙醫阿姨,就跟他說,牙醫阿姨會教你「阿」,然後塗塗氟化物,一下子就好了,牙齒就會很健康喔。 沒想到這一招挺奏效的,到了牙醫診所,沒什麼反應,我帶了他平常玩的小汽車,叫到小金虎的名字,叫他躺下就躺下,張開嘴巴,牙醫阿姨說要吃草莓醬囉,小金虎嘴巴也張著,我看時間不到30秒吧,就好了。然後牙醫阿姨給了小金虎一台小車子,也說小金虎都沒有蛀牙。 我順便就問了大概什麼時候適合用牙膏,牙醫師說7歲大再用就可以了,7歲之前都用清水刷牙就好了。然後剛塗完氟,盡量半小時內不要吃東西,讓氟停留在牙齒上時間久一點。 接著我們就開開心心回家了。 保母問小金虎說你去看牙醫有沒有張開嘴巴啊?小金虎竟回答:就吃草莓醬啊!看起來似乎完全沒有負面的記憶,很好,繼續保持。

新聞一則:兒童每半年塗氟 預防蛀牙發生

兒童每半年塗氟 預防蛀牙發生 優活健康網 – 2012 年 8 月 19 日 下午 2: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學齡幼兒蛀牙嚴重, 塗氟是醫界公認防蛀牙的最佳方法 ,為提高塗氟服務之利用率,今( 101 )年起開放受理「社區巡迴塗氟服務」,牙醫師可向衛生局申請,到幼稚園托兒所為兒童提供服務。在兒童健康手冊內,列有請醫師轉介至牙醫師執行塗氟服務之提醒,並將加列給予父母勾填是否完成每半年塗氟之欄位,以及加重有關幼兒口腔保健之相關衛教資訊。 由於 乳牙的健康會影響孩童的生長發育及恆牙的排列 ,多數父母仍只習慣等到孩子牙痛才帶去看牙醫師,提醒父母或兒童照顧者,養成「預防勝於治療」的習慣。包括正確的潔牙(每餐餐後潔牙、 6 歲以下兒童因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睡前應由父母協助完成刷牙);適量使用氟化物(如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定期口腔檢查;良好飲食習慣(不要吃黏甜、易蛀牙之零食、用餐時間不宜過久)等。 醫師在執行兒童健檢時,同時進行「一般口腔篩檢」。補助兒童牙齒塗氟與口腔保健:補助 5 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可接受一次牙醫師進行牙齒塗氟、詳細口腔檢查以及口腔衛生教育。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計畫:與牙醫師公會共同推動國小含氟漱口水計畫(可降低齲齒率達 26 %),提供國小學童每週一次含氟水漱口,以預防學童蛀牙。 健康促進校園與潔牙教育推廣:結合教育部共同推動兒童口腔保健工作,於幼托園所、國中小學推廣餐後潔牙;並結合「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於各校推行口腔保健宣導、潔牙比賽;以及於國小一、四年級健康檢查中亦提供口腔檢查。請家長重視兒童口腔健康,預防勝於治療,要找牙醫師為牙齒保固,養成定期帶兒童看牙醫、學習口腔保健、預防蛀牙的習慣,千萬別只等牙痛才找牙醫師!

新聞一則:多玩多接觸 寶寶頭好壯壯

多玩多接觸 寶寶頭好壯壯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9日 上午12:12 多吃DHA魚油寶寶會頭好壯壯。這是每位孕婦知道的常識,但是醫生也提醒魚油吃多了,當心罹患心血管疾病,不如讓寶寶多玩多看。 許多孕婦都有補充DHA魚油的習慣,事實上DHA魚油含有促進腦部細胞發育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未出生的寶寶而言具有促進腦部成長的效果,如果是出生未滿月的寶寶,魚油對視覺細胞也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但補充魚油千萬不要過猶不及,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永綺就提醒,魚油吃多了可能會對孕婦心血管造成影響。 陳永綺醫師說,因為深海魚油還有腦細胞發育的基礎脂肪酸,適度補充是好的,但「應該從日常飲食攝取」。 兩歲以前是腦部發育最快的時期。兩歲以前大腦就已發育七成,到了七歲甚至高達九成。 陳永綺醫師建議,孕婦每日可吃兩百克的魚,幫助胎兒腦部發育, 已出生的寶寶則可經由母乳中獲得不飽和脂肪酸,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則可多吃鮪魚或鮭魚 。 但千萬別以為每天吃魚,寶寶就會越來越聰明。陳永綺醫師就坦承,寶寶未來是否聰明,遺傳基因還是主要因素。而且大腦運作也需要醣類與蛋白質,所以 均衡飲食才是關鍵 。 希望寶寶聰明的爸爸媽媽們,除了注意寶寶的均衡飲食外,多「玩」也是重要的。陳永綺醫師表示,腦細胞要發展「刺激」是很重要的因素,兩歲以前大腦發育黃金期,父母可以透過讓寶寶多接觸新事物,來促進腦細胞發展。讓寶寶 多聽、多看、多聞、多接觸 ,自然能刺激腦細胞發展。

新聞一則:與嬰兒同睡或分開睡?

常有人討論這個話題,當然每個小孩不同,是依定要視情況而定。只是我自己看到或是找到比較多的論證是同睡比較好。我自己經驗也是這麼覺得。不過僅是個人觀點,提供參考。小孩的事情,照顧上一向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育兒百科﹕與大人同房 嬰兒更安心(0-1歲) 【明報專訊】 問: 女兒剛滿月,為了讓她有個安寧的睡眠環境,我們安排她自己睡在獨立房,惟她似乎非常心急,每當肚餓、大小便就大喊大叫,經常嚎哭。我一聽到哭聲,就會立即滿足她的需要,但她仍是大叫,聲線已經沙啞了不少,會否令喉嚨生繭?如何令她安靜下來,耐心等待呢? 答: 爸媽安排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當然有助提高孩子的睡眠質素。不過,所謂安靜環境,並不代表絕對安靜,甚至一點聲音也沒有;減少干擾,或不會突然出現嘈雜聲響,不會把孩子嚇壞,就算合格了。 對新生至6個月、無自主能力的嬰兒來說,必須要生活在一個方便大人觀察及照顧的地方,而非被動地待她以哭啼來通知爸媽和照顧者。再者,若當她睜開眼睛,即能看見大人在附近活動;稍稍發出聲音,便已看見大人前來,這些都有助及時安撫孩子、鎮靜情緒,減少焦慮。她時刻感受到照顧者的氣息與陪伴,自然能建立起安全感和信心。因此較理想的安排,是在大人牀附近設小牀給初生寶寶,直到她熟絡環境後,才開始分房。寶寶過度用聲,如大聲哭泣叫喊,又或要在嘈雜環境下爭取大人注意,的確會引致聲沙,但只要合理地改變配合,就能減省無謂哭鬧,聲線很快就會改善。 記錄孩子作息時間表 再想提醒爸媽,要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就要多了解她的喜好及作息時間,最好耐心記錄每次肚餓、大小便隔多久、睡多久等,方便提供需要外,也易於建立規矩化的生理時鐘,例如白天跟她多活動,睡短一點;晚上爸媽預備足,少擾攘,容易製造入睡氣氛,有利建立她良好的作息習慣,大人小孩也容易適應新生活。 資料提供:荃灣港安醫院產科部高級護理經理陳章瓏

文章一則:對孩子說人話

對孩子說人話 2012-02-14 08:40 去年暑假,一個朋友把自己 13 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懷冰家中,說是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懷冰照顧一下。懷冰由此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懷冰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託我照顧你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 13 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沒時間的話你在弄清楚路線和車程以後,可以自己去。總之,你要盡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獨立起來。因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 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而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的爸爸的朋友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些觸動的。因為在北京的家裡,他的一切一直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最後,當懷冰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聽明白了。」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已經 13 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這類事情。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了!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他的爸爸媽媽對懷冰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間長大了?」 無獨有偶,前不久,我的一個女友帶著她 8 歲的兒子到我這裡來玩。看到我在用 iPhone 打電話,小男孩說:「霜姨,我媽媽說了,只要我的架子鼓考過 7 級,她就給我買一個這樣的 iPhone 。」我說:「這事我不同意。」他說:「怎麼了?」我說:「你一個 8 歲的小孩兒,有擁有手機的必要嗎?再說了, 你考過 7 級,完全是應該的,因為你這樣的年紀,每天的責任之一就是學習,要什麼獎勵!因為考過了一個普通的 7 級,就獅子大開口跟媽...

多大小孩可以吃五穀米

最近在跟老爺討論我們兩個年紀有了,應該要注重身體健康,煮飯也就會關係到小朋友吃五穀米或是糙米的問題,五穀米很好,但適不適合小孩呢?上網爬了很多文,沒有很明確的結果。上了醫院的QA,有媽媽曾經問過。 Q: 請問醫師,我現在有給寶寶吃五穀飯,煮成稀飯(煮很爛)。可是寶寶這幾天的便便都會有五榖米,這是正常的嘛!?還是因為無法消化造成!?10個月大的寶寶適合吃嘛!? A: 五穀飯中的纖維質含量較高,即使煮得很爛可是對寶寶來說仍然不易消化,因此解出的便便仍會有五穀米是正常的。10個月大的寶寶添加副食品太急了點。不過如果沒有過敏症狀,少量倒也無妨。 Q: 請問醫生:糙米、枸杞、豆花、豆腐、布丁像這類的食物,寶寶大概要多大才能食用呢?若像豆花、布丁自己做的,要多大才能吃?1歲內寶寶可以吃的食物,都以什麼為準則來分可以吃及不可以吃呢? A: 上述食物皆在9個月大時可以攝取,一歲內寶寶所吃的食物以越須分解時間越長者,即需越晚使用(膽汁及胰液分泌量為決定因素)。 但我家小金虎現在是一歲七個月整,網上爬文是有 討論區 講到這個主題,但新聞原文已經找不到了,根據這位媽媽的說法:寶寶也是屬於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2歲內的寶寶都不該吃這些。很多小孩晚上睡不好(過多b群),脹氣、便祕、上火、胃口不好(因為胃已經有損傷了,胃口怎麼好),其實一問之下都有在吃五穀米或五穀粉、糙米等等。糙米、五穀米很好,但人的一輩子還很長,沒必要在小孩還那麼小就給她吃,長大後能吃好幾十年呢。 所以初步看來,兩歲之後再看看吧,其實沒有特別必要,只是我不想每次飯分開兩次煮。不過既然不適合小朋友,繼續吃白米飯也很好啊!等我跟老爺在老一些,再來想五穀米的問題好了。

新聞一則:配合生理時鐘 學習成效最佳

新聞一則:配合生理時鐘 學習成效最佳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 「 大人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他的命運 !」中央大學認知心理研究所所長洪蘭以科學角度說明,孩子的學習效果都有跡可循,神經、海馬迴都會因外在因素而改變,「 一句負面的話造成的影響力,需要 4 句正面的話才能抵銷 。」洪蘭認為,沒有什麼絕對的「天才」,把孩子放對地方,讓他把能力發揮出來,就可能變「天才」。 台北市公私立高國中小校長會議以台北市推動「把每個孩子帶上來」的理念,邀請洪蘭演講「大腦與學習」,從科學角度來談教育。 「大腦有可塑性,沒有不可教的孩子。」洪蘭記得,過去有位母親帶著孩子去求醫,醫生診斷結果發現孩子罹患重度自閉,醫護人員告知這名母親這孩子恐怕一輩子無法叫媽媽;然而,母親鍥而不捨,每天餵孩子吃飯時叫他張口發出「阿」聲時,順道加上一個「媽」音,幾年過去了,這名自閉症孩子終於喊了「媽」,從此開始會講話。 洪蘭點出,許多孩子花很多時間念書,但沒有與生理時鐘配合,學習效果不佳。黃昏時刻,人體神經接受度較弱,此這時讀書效果不明顯;最好等 孩子吃過晚餐,小睡片刻,神經接受度逐漸回升,學習功效較佳 。 運動對學習也會加分 ,因為運動會刺激腦部分泌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對記憶有助益。很多人誤以為,孩子睡覺時,可以邊放錄音教學來學習;其實此時腦波無法接收外界訊息,睡覺時應該安靜,「 一次專心做一件事 就對了!」 「作夢有去蕪存菁和溫故知新的效果。」洪蘭解釋,科學家實驗發現,作夢時,老鼠的腦波波紋和清醒走迷宮時相近。很多學才藝或技術的人,練習時可能鋼琴彈不好或網球打不好,一覺醒來,會發現有明顯進步,是因為做夢能將資訊分門別類。 另外,洪蘭也提到升學主義下後段學生的學習效果,其實受到大人控制。洪蘭的孩子曾讀過後段班,當時她發現,教室燈光昏暗會影響學生視力和學習品質,請校長協助,校長卻回說,學生又不讀書,那麼多燈要幹嘛?顯示大人的態度影響了孩子的發展。 洪蘭強調:「這世界因孩子而不一樣,而孩子因妳而不一樣,這就是教育為何如此重要。」 中央大學認知心理研究所長洪蘭指出,很多人誤以為,讓孩子聽聲音入眠可達到學習或潛移默化的成效,其實睡著時腦波無法接受到外界的訊息,她建議,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情就好。

換新安全座椅囉

圖片
小金虎原本的安全座椅已經很擠了,所以經過老爺的資訊查找與分析,決定了這個安全座椅- APRICA Euro Harness 579-黑騎士,價錢是 4898 元。 重點是,繼第一個Maxi-cosi Cabriofix新生兒安全座椅只讓小金虎坐到一歲之後,換成APRICA,這一個可以讓小金虎用到11歲。就是看小金虎身材,漸漸拆解,剩下最後一個椅墊。 原本擔心小金虎有一段時間沒有坐(椅子訂購要時間到貨),沒想到坐上去,車子開了之後,就乖乖坐著,好像很新鮮。 參考網址: 嬰兒/兒童安全座椅的選擇

小金虎打預防針紀錄-五合一疫苗

圖片
一歲半的小金虎,醫院打電話來通知要打五合一疫苗。 這次打的是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追加)與小兒麻痺疫苗(追加)五合一。一早就帶小金虎排現場掛號,很早就看到診,也不用等很久。在醫院看到一個大概兩歲的姊姊,竟然就跑過去抱她,矮人家半顆頭竟然示愛...當然這是可愛版的純友誼啦! 這次測量的身高是80公分,體重10.2公斤。中等身材,醫生說比一歲時進步多了。一歲時是在3-15%,現在有進步到15-50%了。 ↑這是五合一疫苗的注意事項,好在小金虎都沒有發燒。這次打疫苗後情況良好。 ↑已經完成剩下最後一次兩歲三個月的日本腦炎第三劑。只是醫院說因為小金虎兩歲三個月時,日本腦炎疫苗應該就沒有了,所以到時候可以再打電話確認,或者衛生所,一或者再晚一點再到醫院補打。

牙齒塗氟記

圖片
一直記掛著小兒科醫生說,一歲半可以帶小朋友去塗氟。就在滿一歲半的前一天,還是遵照辦理了。 其實在帶小金虎去看牙醫之前,上網爬了很多文,哪些醫生有口碑,有經驗,尤其要專看小孩的。是有查到一家典範牙醫的鄭醫師專門看兒童的,且也很快就處理好。只是我恰巧與桃園京采牙醫診所院長有認識,院長很熱心,介紹一位院內專門看兒童的牙醫師,所以雖然距離遠了三倍多,我跟老爺還是決定去京采。 好在醫生看了覺得小金虎牙齒算是清潔還不錯,讓我比較放心了。過程大概是這樣,我家老爺抱著小金虎,牙醫師就說玩翹翹板的遊戲,讓小金虎往後仰躺,躺在牙醫師的大腿上,就看牙醫師拿著我帶去平常幫小金虎刷牙的牙刷,接著一位牙醫助理拿著板子,上頭有桃紅色的黏稠物,醫生就沾一點,塗在小金虎牙齒上,小金虎還是有哭啦,躺下去什麼也沒做就先哭了,但醫師也是很不錯,三五分鐘就弄好了,我跟老爺還想說大陣仗,連小金虎睡衣睡褲都準備好了,就打算讓他看了很久的牙醫,哭到累了,在車上就可以換了衣服睡覺。結果沒想到這麼快就好了。約8點看診,大概7:50到,8:10就全都好了,包含填資料等時間。蠻推薦可以前往: 1.環境很好,不說是牙醫診所,絕對看不出那是牙醫診所。可以減少緊張感。 2.診所中有電梯,不用擔心老人或小孩需要爬上爬下。 3.牙醫師有經驗,很快就搞定。小金虎已經比我想像中的哭很少了。 4.護士都很漂亮又溫柔,對小金虎是,對我們也是。 且因為我一直有注意小金虎牙齒有一小半圈黃黃的,我也順道問了醫生,醫生說乳齒的發展情況不代表恆齒也是會同樣狀況,可能是因為牙齒發展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不需要過於擔心。 另外,醫生有先請我帶小金虎平常用的牙刷,一個是貝親已經刷了開花的,開花的牙刷就不適合再用。另一個酷咕鴨的牙刷,原本我以為是刷毛比較硬所以不好,但醫生說酷咕鴨的刷毛軟硬是OK,但牙刷間距太寬,比較不適合。所以酷咕鴨的三支牙刷就應該不會再用了吧。 ↑目前使用貝親的牙刷。已拆過,一支自己用,一支給保母幫小金虎刷牙用。 ↑這是酷咕鴨的,也拆過一支,小金虎好像比較不喜歡。我一直誤以為是刷毛太硬,當然刷毛也很長,不過醫生是說刷毛間間距比較大,所以比較不適合。 ↑小金虎很愛咬牙刷,都把刷毛咬得開花了。醫生就說這樣就不適合再用了。我個人覺得這刷毛比較軟一些,小金虎也比較適應。 ↑酷咕鴨的牙刷刷毛間距...

你常對小孩生氣嗎

聽保母講了一個他一位當幼稚園老師親戚的故事。看來我也要修練一下~ 有天有個爸爸去幼稚園接小孩,看到很多小朋友很頑皮,就問老師說,你每天面對這麼多小孩,他們這麼調皮,你不會生氣嗎,我在家常被小孩氣得... 老師回答:「如果對小孩生氣,不就代表我沒辦法了。這樣我比小孩還遜呢!」

小金虎客廳遊戲空間

圖片
趁著休假整理小金虎的空間,當然小金虎是在保母家才有可能做這些事情。客廳的小金虎遊戲空間放了COSTCO的面紙作牆壁的緩衝,中間跟遊戲床就是小金虎看心情來使用。

小金虎半夜哭不睡覺啦!

雖然只有發生兩個晚上,就是半夜睡覺會醒來兩三次,哭個5-10分鐘,怎麼拍也不睡。不知道是作惡夢還是怎麼了,總之累死我了。好在沒有產後憂鬱症,不然應該會把小金虎給宰了。 老爺上網爬了些文,摘錄下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