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媽媽教室(8)

4月29日

主題:擺脫惱人過敏症狀~認識過敏、預防與改善(食物性、體質性、吸入性過敏)

這次是由媽媽餵主辦的,不過這也是我覺得參加這麼多媽媽教室,比較有內容的一次。且原定講1.5小時,一講就2.5小時。我原本預計是這一場都會講有關過敏,沒想到講師先從最基本的營養講起,算是蠻有收穫的。

基本觀念

人身上器官有四種組織,有分上皮、肌肉、神經、結締組織。上皮組織是保護功能,所有症狀幾乎都是上皮組織出問題,可以多補充維生素A,像紅蘿蔔跟深黃綠色蔬菜。肌肉組織需要多補充蛋白質。結締組織可多補充膠原蛋白,像蛋白質跟維生素C。而上皮組織跟結締組織會影響是否過敏。

細胞需要7種營養素:醣類-葡萄糖、脂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水、纖維。

過敏種類

全世界有過敏的人口大約有40%,會因為吃的食物不同,體質也就會不同。過敏大概有以下情況:
1.鼻子 - 鼻炎、鼻塞(會影響睡眠,進而影響發育)
2.肺 - 氣喘、哮喘
3.眼睛 - 結膜炎
4.皮膚 - 異味性皮膚炎、蕁麻疹
5.腸胃 - 發炎症狀,一吃東西就會需要跑洗手間

免疫系統的家族成員

老大 - 白血球,若有細菌入侵,就會把細菌引道淋巴腺,將其殲滅
老二 - T細胞,沒有辨識能力,遇到就會先打細菌
老三 - B細胞,若是T細胞打不死,B細胞就會接著打,且B細胞有記憶能力,打過後進而產生抗體
老四 - 自然殺手細胞

而母奶內有抗體,牛奶則是沒有。

免疫過程,就是辨識、反應與記憶。過敏是發炎反應,是人們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產生的過度反應。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過度反應,就不會產生過敏。過敏是不要使肥大細胞產生過度反應;肥大細胞是在上皮組織部位,比如說鼻結膜、氣管、皮膚與消化道管壁),改善方式就是補充維生素A,但維生素A也是會消耗,如果常用電腦用眼過度等情況會消耗維生素A。西醫治療過敏的方式,就是用類固醇,類固醇可以壓抑免疫系統,也會消除過敏症狀,但會是有後遺症,就像會導致肥胖。

還有緊張也會造成壓力,會造成肥大細胞的錯亂,也容易引起過敏。若是情緒好,就會引發好的荷爾蒙。另外外食也容易引起過敏,例如高溫油會產生氧化脂肪,而像植物奶跟人工奶是反式脂肪,外食通常就是氧化脂肪和反式脂肪,容易引發過敏。所以為什麼說現代人的過敏情況嚴重,因為越來越多外食族。所以建議媽媽可以的話自己下廚。

造成肥大細胞不穩定的因素

1.體內自由基過多 - 正負電的不協調(不天然的通常帶正電,天然的東西則帶負電)
2.壓力刺激 - 工作中作貢獻者,不要做犧牲者,還是要保有自己,這樣就不會有抱怨
3.溫度劇烈變化
4.塵瞞花粉
5.空氣污染
6.過勞 - 睡不飽,對小事容易過度反應
7.缺乏睡眠 - 會導致情緒不平衡

過敏體質引發原因

1.先天遺傳
2.後天飲食
3.生活環境

身體細胞每天都在替換,若是之後沒有好的營養,沒有好的材料,細胞的品質只會越換越差。

5%極度健康→缺單一或多種營養素→75%亞健康(大部分人是在這狀態)→臨床症狀→20%疾病

若是缺乏單一或多種營養素,就補充營養素就好了。若是臨床症狀導致疾病,就是營養素完全的不足

過敏體質三種型態

1.吸入性 - 鼻腔、支氣管、肺部,可以選擇戴口罩或使用比較好的空氣清靜機,清除一些灰塵、花粉、蟑螂或黴菌等。經常發炎的地方容易癌化,而塵瞞本身非過敏原,而是糞便與屍體才是;黴菌的話最怕氧氣、空氣通風與乾燥。
2.食物性 - 蝦子、蚌殼、海鮮、蛋白、牛奶、核果(不是對蝦子過敏,就一概拒絕所有海鮮類食物);海鮮具有鋅,缺乏鋅的話,男生則會造成生殖器過小、陀瑞氏症,嚴重則會早產,這也可以多吃南瓜子;第一過敏原就是牛奶,所以母奶很重要,不要餵糖水跟配方奶。而太瘦的媽媽餵母奶容易不成功,若是副食品就先吃蛋黃,不要蛋白。
3.壓力性 - 脂漏性皮膚炎、蕁麻疹;在壓力大或是季節變換都容易引發。

過敏會產生的症狀

1.過敏氣喘
2.過敏鼻炎 - 過敏的鼻水是透明的,但感冒的鼻水是黃綠色的
3.皮膚炎 - 避免使用金屬、香水與化妝品;異味性皮膚炎在嬰兒期就是溼疹,兒童期就是頑癬,青年成人則是乾癬

預防過敏

要在出生前就預防,懷孕過程中千萬不要有過敏情況發作。且建議餵母奶,母奶不會有過敏的問題,且因母奶是單醣,可以直接被寶寶吸收,而奶粉是雙醣,寶寶無法馬上適應,會引發腸絞痛。

小孩剛出生,腸胃不完全,大約要到五歲免疫系統才會比較完全,一歲以前最好避免牛奶、蛋白、海鮮、核果與小魚乾。而腸胃問題會引發呼吸系統,所以媽媽避免冷空氣侵入,或喝冰的,還要拒絕二手菸跟遠離動物。

副食品也不要太早給小孩吃,母乳品質的維持要靠蛋白質、脂肪、魚、肉、菜、飯全都要吃,且餵母奶,兩邊都要餵,如果這次先餵左邊再餵右邊,下次則要相反過來。媽媽吃的食物很重要,山藥薏仁固然好,但也要多吃肉才有蛋白質,不然寶寶不耐餓,所以范、魚肉都要吃。

要注意的營養素

若要增加免疫力就要營養均衡,若是營養不均衡就容易造成呼吸道、肺、消化道黏膜變薄。若是腸胃道不健康、偏食、壓力過大、生活習慣不好、持續用藥或熬夜都不行。胃是消化蛋白質跟肉,若是胃的溫度太低(吃冰的)、情緒不好、容易緊張,就會使得神經線小,脂肪也少,也就不好消化。胖一點的人通常情緒比較好。也曾有人原本沒有氣喘,但卻因為一直吃要吃到氣喘。

蛋白質有多重要?人的身體中除了尿液、膽汁以外,所有東西都是蛋白質造的,蛋白質可以增加免疫力,也可以協助組織的修復,所以孕婦、病人、哺乳中的婦人都非常需要蛋白質,可以喝豆漿更好,因為牛奶是含有生長激素與抗生素的。

需要補充的營養素如下

1.益生菌 - 益菌抑止害菌。看大便就知道,若是金黃色且浮起來,就是OK的;若是沉下去就表示害菌比較多。益菌也會製造維生素K。
2.魚油 - 製造抗發炎的前列腺所必須脂肪酸,多吃魚、DHA。
3.橄欖油 - 含維他命ADEK,A是保護上皮組織,D是在有血崩發生時會產生作用,E是保護組織模,K則是幫助骨骼發育,脖子硬度較夠。
4.維生素A - 幫助皮膚光滑,增加免疫力
5.維生素B - 幫助代謝與正常血液循環,是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的催化劑,熬夜、生氣、吃太多、壓力大跟喝太多都會有影響。可以多吃豬肝、糙米跟青菜。
6.維生素E - 防止老化,幫助皮膚不乾不癢,對呼吸道有幫助。多吃核果(存在種子類),缺乏E 容易靜脈曲張,或蟹足腫,E也可以幫助產後傷口恢復。
7.鈣、鎂 - 幫助氣喘症狀,幫助支氣管擴張,也是骨骼牙齒的原料,供應身體組織收縮與放鬆。孕婦若是容易抽筋,神經緊繃,則有鞏固作用。
8.Q10 - 對抗組織,移除身體毒素,可以抗氧化。若有乳癌可以多吃Q10
9.維生素C - 抗組織胺,保護細胞,可以解毒。若是感冒其實多吃C就好了。

其他注意事項

1.適度日曬與運動,可產生D3抗癌,也可以幫助寶寶站跟爬。
2.纖維可讓益菌存活,益菌可以使B變多,就會幫助消化。益菌多的便便不會臭,所以喝母奶的寶寶便便不臭,若是2-3天沒便也不用緊張。
3.熬夜會使B群減少,抗生素跟壓力都會殺死益菌。
4.孕婦若是要吃點心,綠豆湯紅豆湯都是很好的選擇,比吃餅乾好,餅乾都是反式脂肪比較多。最重要是要捨得吃。

今天的講師有留下資料,簡瓊玲,也寫下自己聯絡方式歡迎大家聯繫,不想洩露個資,我就不PO上來了。

不過,我還是要說,寶寶真是動很大,每次參加媽媽教室都這樣,屢試不爽。

↑這是媽媽餵送的媽媽禮物,有一包尿布跟施巴的濕紙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超音波產檢體重推估公式-Shepard與Hadlock

孕婦可以喝檸檬汁嗎

懷孕期間得結膜炎